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政务新媒体服务平台  >  甘肃省文件

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甘肃省数字政府建设总体规划(2021—2025)的通知

 2022/01/04/ 14:56 来源:省政府办公厅

甘政办发〔2021〕113号

  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兰州新区管委会,省政府各部门,中央在甘各单位:

  《甘肃省数字政府建设总体规划(2021—2025)》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2021年12月22日       

  (此件公开发布)

  目  录

  一、发展基础与环境

  (一)发展基础

  (二)困难挑战

  (三)重要意义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二)基本原则

  (三)发展目标

  三、总体框架设计

  (一)“12345+N”总体架构

  (二)技术架构

  (三)建设模式

  四、主要任务

  (一)强化基础能力,夯实数字政府建设新基座

  1.构建高速泛在的政务网

  2.提供开放共享的政务云服务

  3.建设一体化大数据基座

  4.建设公共应用支撑体系

  5.建设省级运营指挥中心

  6.建设政务服务能力平台

  (二)推进一网通办,树立数字政府服务新形象

  1.促进政务服务提质增效

  2.助推营商环境改善提升

  3.推动惠民服务智慧普惠

  (三)推进一网统管,构建数字政府治理新格局

  1.推进市场监管方式创新

  2.促进社会治理模式革新

  3.提升经济监测智能研判

  4.强化生态环保精准治理

  (四)推进一网协同,打造数字政府管理新模式

  (五)推进体系建设,完善数字政府运行新机制

  1.完善科学实用的标准规范体系

  2.构建可管可信的安全保障体系

  3.实现精细快捷的运维运营体系

  五、实施步骤

  (一)补齐短板阶段(2021—2022年)

  (二)巩固提升阶段(2023—2024年)

  (三)深化拓展阶段(2025年)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二)加强经费保障

  (三)强化人才保障

  (四)强化考核评估

  甘肃省数字政府建设总体规划(2021—2025)

  数字政府是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支撑,通过重塑电子政务、融合智能技术架构的新型政府运行模式。加快数字社会、数字政府建设,提升公共服务、社会治理等数字化智能化水平,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为推进数字政府建设,加快转变政府职能,依据《甘肃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要求,编制本规划。规划期限为2021-2025年。

  一、发展基础与环境

  (一)发展基础

  “十三五”期间,全省各市州、各部门在政务信息化建设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云网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数据共享开放水平不断提升,网上政务服务能力不断增强,系统应用场景不断丰富,为全面推进数字政府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制度及标准规范不断完善。印发了《甘肃省深入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方案》《甘肃省加快建设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进一步推进政务服务“一网、一门、一次”改革重点任务落实方案》《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数字政府建设的意见》等系列文件,推动全省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不断提升。

  政务信息基础设施不断完备。电子政务外网、电子政务内网、电子政务云建设取得积极进展,电子政务外网已覆盖省、市、县、乡四级,接入单位近1.5万家。

  政务数据共享应用不断深入。印发《甘肃省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实施方案》,建成省市两级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完成国家、省、市三级联通,实现公安、人社、卫健、医保、市场监管等部门数据共享交换。

  政务信息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建成全省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甘快办”APP上线运行。“不来即享”涉企政策精准推送服务覆盖全省中小微企业。投资、市场监管、医疗、教育、旅游、水利等领域信息化平台建设不断完善,全省公安大数据建设及应用进入全国第一方阵。

  (二)困难挑战

  我省数字政府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浙江、广东、江苏等省份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和不足。

  全面统筹规划亟需加强。数字政府建设缺乏统一规划和标准规范,管理职能分散,存在多头重复建设现象,重建设、轻应用等问题突出。

  集约化水平亟需提高。政务外网、政务专网及行业部门专网分散建设,互联互通不畅。全省没有形成统一的政务云,省市政务云未实现互联共管。大部分部门自建机房,资源利用效率不高。

  数据共享壁垒亟需打破。部门间数据共建共享机制不健全,缺乏统一接口、统一标准、统一规范的大数据基座,数据汇聚、清洗、交换、分析等全环节全链条高效管理存在差距,不敢不愿不易共享等问题突出,数据资源的开放开发应用程度不高。

  安全保障能力亟需提升。网络和数据安全建设投入不足,全程可视、可溯、可信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不完善,与国家对网络和数据安全的要求存在一定差距。

  人才队伍建设亟需强化。省内互联网企业、信息化科研机构较少,在推进数字政府建设过程中,各级各部门普遍缺乏既熟悉行政业务又熟悉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面临专业人员少、技术力量不足、支撑能力欠缺等困难。

  (三)重要意义

  加快数字政府建设,是贯彻落实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战略的重要举措。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建设数字中国、智慧社会。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要求“推进数字政府建设,加强数据有序共享,依法保护个人信息”。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加强数字社会、数字政府建设,提升公共服务、社会治理等数字化智能化水平”。这为我省推进数字政府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加快数字政府建设,是推进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途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要提高数字政府建设水平,将数字技术广泛应用于政府管理服务,推动政府治理流程再造和模式优化,不断提高决策科学性和服务效率。加快数字政府建设将有力推进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用数据说话、靠数据决策、依数据行动”。

  加快数字政府建设,是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的有效手段。数字政府建设有利于提升政务在线服务成效度、在线办理成熟度、服务方式完备度、服务事项覆盖度、办事指南准确度,增强企业和群众获得感、满意度,是进一步畅通国内大循环、做大数字经济体量的务实之举。

  加快数字政府建设,是助推数字经济、数字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数字政府建设以数据资源整合共享为切入点,通过技术融合、业务融合、数据融合,发挥统筹共建的集约化效应,为数字甘肃建设提供良好的云网、数据及业务支撑,快速赋能数字经济、数字社会和智慧城市应用构建,助推甘肃省数字经济、数字社会发展。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推动高质量发展,深入实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战略,以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为主线,以利企便民、激发市场活力为目标,以提升网上政务服务能力为突破口,全面推进政务流程再造、业务模式优化、履职能力提升,统筹推进政府职能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全面推行“一网通办”“一网统管”“一网协同”,建设中西部领先、全国一流的数字政府,实现政府决策科学化、行政办公高效化、公共服务便捷化、社会治理精准化,为加快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不断开创富民兴陇新局面提供有力支撑。

  (二)基本原则

  加强领导,聚力发展。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将党的领导贯穿于数字政府建设全过程。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及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数字政府建设的决策部署,确保数字政府建设有效助力全省高质量发展。

  以人为本,利企便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为全省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赋智赋能,释放数据红利,提高政府公共服务和公共管理的效率和质量,切实增强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和满意度。

  问题导向,纾难解困。打通数据壁垒,优化业务流程,完善管理制度,形成数据按需共享、业务协同联动的工作格局,更好解决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办事的痛点、堵点、难点问题,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统筹协调,集约共建。坚持全省一盘棋思路,统筹数字政府规划、建设和管理,省级强化基础支撑和公共应用,市县侧重特色应用,实现基础设施、数据资源和应用支撑体系集约化、一体化推进。

  开放共享,安全可信。坚持主体多元化,构建开放型数字政府生态体系,提高数字政府技术架构兼容性,确保优秀技术创新成果快速部署应用。建立健全网络安全保障体系,依法合规使用商业密码,加大信创产品应用力度,切实提升云网、数据、系统、应用的安全管理与防护能力。

  (三)发展目标

  到2025年,数字技术广泛应用于政府决策和管理服务,政府履职的数字化智能化水平显著提升,升级重构全省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和一体化在线监管平台,打造“甘快办”“甘政通”“12345热线”“不来即享”四个甘肃省数字政府特色品牌,形成完善的数字政府标准规范、应用支撑、数据资源、基础支撑、组织机制、制度规则、人才培养、安全保障、考核评价等体系,建成中西部领先、全国一流的服务型数字政府,有力引领智慧城市、数字经济、数字社会发展。

  ——打造服务满意数字政府。以“一件事”办理为导向,推行省、市、县、乡、村五级联动,一次认证、全网通行,建立业务数据协调共享的全省一体化政务服务体系。聚焦线上服务能力提升,帮企业纾难解困,为群众服务办事,增强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的认同感和满意度。

  ——打造治理创新数字政府。以“一类事”治理为导向,通过数字技术优化社会治理链条,构建数据驱动、人机协同、跨界融合、共创分享的智能化治理新模式,创新多渠道、全方位、宽领域、有特色、可持续的社会治理新形态,实现一网统管全覆盖、一站贯通全过程、一键闭环全检索的全周期数字化治理。

  ——打造效能便捷数字政府。聚焦政务效能提升,构建跨部门、跨层级、跨地域协同机制,推动政务事项同步分发、并联审批、协同办理,实现政府决策指挥协同、监管协同、审批协同,使部门“用数”和协同办公便利度进入全国第一梯队。

  ——打造赋能特色数字政府。聚焦甘肃数字政府特色品牌建设,深化区块链应用,加快推进公共数据开放共享和数据标准化建设,深度应用于政务服务、城市管理、民生服务等方面,数据价值不断凸显,数字政府引领智慧城市、数字经济、数字社会发展。

  三、总体框架设计

  (一)“12345+N”总体架构

  坚持全省一盘棋,构建甘肃省数字政府“12345+N”体系,即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1条主线,管理和技术2个架构,“一网通办”“一网统管”“一网协同”3个关键链条,“甘快办”“甘政通”“12345热线”“不来即享”4个特色品牌,省、市、县、乡、村5级贯通的政务服务体系,N个政务服务应用系统。

  一条主线:明确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的发展主线,建设利企便民、精准服务、整体协同、透明高效的一体化数字服务政府。

  两个架构:明确管理架构与技术架构方向,持续迭代升级,推动数字政府与时俱进发展。

  三个链条:明确“一网通办”“一网统管”“一网协同”关键链条,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

  四个品牌:打造“甘快办”“甘政通”“12345热线”“不来即享”特色品牌,不断提升品牌影响力和美誉度。

  五级贯通:建立省、市、县、乡、村贯通的政务服务体系,不断提升政务服务能力和水平。

  N个应用:面向企业和群众建立线上线下协同的多个政务服务应用系统,满足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数字服务需求。

  (二)技术架构

  构建“1网+1云+1基座+1支撑+1中心+1平台+N应用+1入口”技术架构,即全省政务一张网、一朵云、一个大数据基座、一个公共应用支撑平台、一个运营指挥中心、一个政务服务能力平台、N项应用、统一线上入口服务。

  一张网:建设全省统一的电子政务外网,为跨层级、跨区域、跨部门网络互通、数据共享、应用协同提供支撑。采用“一网双平面”技术架构,第一平面充分利用电子政务外网现有资源,优化提升网络承载能力,延伸覆盖范围,满足IPv6(互联网协议第6版)规范;第二平面采用不同物理资源,形成双业务平面承载。分类梳理整合各部门业务专网,有序推进非涉密业务向电子政务外网迁移。

  一朵云:构建物理分散、互联互通、分级管理的全省政务一朵云。依托全省现有云资源,采取“1+15+N”(1朵省级政务云,15个市级政务云节点,N个行业云)的架构,按照多云统管的思路,规划建设省市两级一体化云管理平台,对云资源实行统一管理、统一监控和统一运维。坚持应上尽上,有序推进现有非涉密政务信息系统向政务云迁移,新建非涉密政务信息系统原则上必须依托政务云统一部署。

  一个大数据基座:构建全省一体化大数据基座,建设开放共享的数据汇聚体系、标准规范的数据治理体系、安全可信的数据服务体系,推动全省政务、行业、社会数据的汇聚、治理、服务和开放,发挥数据资源价值,赋能数字政府建设。

  一个公共应用支撑平台:构建统一共享的公共应用支撑平台,集中建设统一身份认证、统一电子证照、统一电子印章、统一公共支付、人工智能服务、能力开放服务、区块链服务等共享支撑能力。

  一个运营指挥中心:构建集信息汇集、深度研判、科学决策、指挥调度、服务监督、效能评估等功能为一体的运营指挥中心,实现一屏知全省、一键政务通。将政务服务、网格化治理、“互联网+监管”等系统接入运营指挥中心,融合各方数据智能分析,形成决策科学、指挥响应及时的一体化指挥链条,建立贯穿事前事中事后的全程联动治理机制。

  一个政务服务能力平台:完善政务服务能力,建设集事项管理、统一申报受理、办理中心、评估中心、材料中心等业务基础能力为一体的平台,支撑“一件事一次办”“秒批秒办”“省内通办”“跨省通办”等业务,不断丰富业务场景,提升政务服务水平和效率。

  N项应用:聚焦“放管服”改革和营商环境优化,围绕“一网通办”“一网统管”“一网协同”,规划N项应用,提高市场主体设立、变更、注销、证照办理、税费缴纳、项目审批等事项网办便利度,提高个人出生、教育、就业、职称认定、医疗保障、社会保障、不动产办理、婚姻、生育、殡葬等事项网办满意度,推动政务服务事项从“网上可办”向“网上好办”升级。

  统一线上入口服务:汇聚整合PC端、移动端、“12345热线”、自助服务终端等服务渠道,构建集中服务、多渠道接入的甘肃省政务服务统一入口,推动分散服务向集中服务转变,实现多端受理向统一受理归集,切实为老百姓办好事、让老百姓好办事。

  (三)建设模式

  坚持省级统筹、统分结合,强化省市两级基础支撑,实现数据按需共享、应用全面协同。

  省级定标准规范、建基础支撑、抓考核评估。制定符合国家标准的数字政府标准体系,发挥标准先行、规范引领作用。制定数据资源确权、开放、流通、交易相关制度,完善数据产权保护制度。统筹建设数字政府政务云、电子政务外网等基础设施,搭建省级大数据基座、公共应用支撑平台,统筹推进基础性通用应用系统建设。构建系统科学、多维度、可操作的考核评估体系,加强全省数字政府建设成效考核。

  市级建分级平台、享省级支撑、创特色应用。统筹建设市级政务云、电子政务外网、大数据基座市(州)子平台等基础设施。承接使用省级统建的应用系统,不再重复建设省级提供的基础库、公共应用支撑平台。根据需要开发部署特色应用。

  县级及以下以用为主、服务下沉、能力穿透。县(市、区)原则上不单独建设政务云、数据中心等基础设施,依托市(州)级基础设施和公共支撑能力,承接使用省、市(州)部署的各类应用系统,开发部署县域特色应用。

  四、主要任务

  (一)强化基础能力,夯实数字政府建设新基座

  推动网络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和数据资源的共享共用,搭建集云、网、大数据、公共应用支撑、运营指挥中心、政务服务能力支撑于一体的数字政府新基座,不断完善和强化我省数字政府建设的基础能力。

  1.构建高速泛在的政务网。坚持同架构、广覆盖、高可靠、富能力的建设思路,推进全省电子政务外网升级改造,延伸覆盖范围,建设全省统一的承载充足、技术先进、自主可信的政务外网网络体系,为跨层级、跨区域、跨部门的网络互通、数据共享、应用协同提供支撑。

  提高政务外网支撑能力。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按照“一网双平面”的架构,建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电子政务外网。提升电子政务外网带宽,建设万兆骨干网、推进千兆网覆盖到县,确保高速接入能力。拓展电子政务外网服务功能和覆盖范围,向乡镇基层延伸,满足政务业务差异化承载诉求,实现政务业务可视、可管、可信,形成全省架构统一、运行高效、安全可靠、弹性调度的网络体系。

  推进行业专网业务向政务外网迁移。分阶段推进部门行业专网(含国家部委垂直部署业务专网的省以下部分)非涉密业务向电子政务外网迁移,实现政务数据“一网承载”,打造数据互通的新型网络基础设施。

  推动新技术在政务外网应用。推动电子政务外网IPv6改造,优化域名系统和内容分发网络。建设技术先进、互为补充的5G无线政务网络,充分利用5G网络的技术优势,为政务网络提供有效补充。逐步推进电子政务外网切片能力部署,为需求多样化的政务业务提供逻辑和物理隔离网络。探索量子技术在电子政务外网的应用,提升政务信息安全。

  2.提供开放共享的政务云服务。坚持省级统筹,整合现有云资源,完善省市两级政务云平台,推动系统迁移上云。建设多云管理平台,对数字政府政务云平台进行统一管理、监控和运维。同步建设容灾备份设施,完善应急保障机制,确保政务云稳定安全可靠。

  完善省市两级政务云平台。按照“1+15+N”架构,构建物理分散、逻辑集中、分级管理的全省政务一朵云。基于省市两级政务云平台,面向全省提供统一的云计算、云存储、云管控、云安全等云服务,聚合各类政务数据和应用。推动已建政务云平台和数据中心逐步整合接入省市两级云平台,加快推进各级各部门非涉密政务信息系统向数字政府政务云平台迁移。

  建设多云管理平台。建设独立部署的多云管理平台,提升资源调度能力,实现各级政务云的集中管理和综合服务。

  建设容灾备份设施。建立规范可靠的容灾备份体系和容灾管理应急保障机制,省级层面采取“两地三中心”架构推进政务云平台建设,为全省一体化大数据基座和省级政府部门的非涉密信息系统提供统一的数据和业务备份。

  3.建设一体化大数据基座。运用全省一体化大数据基座实现政务数据的归集和融合治理,形成全省统一的数据资产。加强数据开放共享,推进数据在政务服务、社会治理、宏观决策等领域充分应用,提升数据要素价值。

  加强数据资源目录体系建设。围绕需求清单、责任清单、负面清单,以“一网通办”“一网统管”“一网协同”应用需求为导向,重点针对政务服务事项清单、数据共享责任清单等,明确数据责任主体,加强数据资源普查,建立全省统一数据资源目录,实现全省数据规范化管理。

  建设省级大数据中心。建设集数据归集、数据治理、数据存储、数据开发和服务为一体的大数据中心,提升数据全生命周期管理能力。完善数据采集汇聚机制,明确“一数一源”,按需归集政务、行业、社会数据。建立数据质量管理与数据标准管理协同制度,按需对数据进行清洗、稽核、比对,确保数据全面、及时、准确、安全。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实现跨域数据的多维度关联分析,提升大数据开发、服务能力。

  建设数据资产管理库。推动各级各部门政务数据资源向大数据中心汇聚,根据统一标准规范,构建综合人口库、综合法人库、综合信用信息库、自然资源和地理空间基础信息库、宏观经济库五大基础库,构建事项库、办件库和材料库等主题库及“省内通办”“跨省通办”“一件事一次办”等专题库。提升数据共享效率,优化办事流程,满足不动产登记、社会保障、户籍办理、企业设立变更、准营准办等重点领域,以及人口、法人、教育、婚姻、生育、住房等普遍性数据需求。

  推动数据要素开放共享。强化国家、省、市三级政务数据共享交换平台级联,建立共享交换管理制度,扩大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覆盖范围,完善数据回流机制,加速数据流动,满足各方数据共享需求。制定数据开放管理办法,编制政务数据开放目录,完善数据开放服务门户,开展数据共享绩效评估,提高数据共享精准性。明确数据资产权属,建立数据供需对接、数据交易、共享激励机制,推动数据由资源向要素转化。

  人工智能系统。针对不同层级、不同部门的应用需要,基于先进、开放、完整的AI(人工智能)能力服务,快速打造智慧应用。持续拓展智能辅助决策、智能材料预审等应用场景,构建集成自然语言处理、视频图像解析、数据可视化、语言智能问答、多语言机器翻译、数据挖掘分析等功能的通用算法模型和控件库。

  能力开放系统。聚焦数字政府业务场景与数据的连通功能,采用接口、消息、数据、设备和多云集成技术,通过统一标准接口赋能政务行业应用的集成开发,助力政务行业能力实现统一汇聚。

  区块链服务系统。深化区块链应用,加快推进公共数据开放共享和数据标准化建设,推动跨层级、跨区域、跨系统、跨行业、跨部门的数据流通。采用分布式账本、非对称加密、多方安全计算等技术,建设可信体系,为政务服务、社会治理、政府管理等应用提供支撑。

  4,建设公共应用支撑体系。按照全省数字政府统一技术架构体系,建设应用系统基础支撑体系,为各级各部门和各类应用系统提供公共应用支撑保障。

  统一身份认证系统。依托综合人口、综合法人等基础信息库,对接国家统一身份认证系统,基于可信数字身份拓展人脸识别、扫码等核验方式应用,完善全省政务服务统一身份认证系统,实现一次认证、全省通办。

  统一电子印章系统。依照国家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电子印章标准规范,完善企业电子印章系统,建设电子签名系统,实现网上签发的电子证照、电子文件的有效性验证,全面推广电子印章信息技术的深度应用。

  统一电子证照系统。推动省直各部门相关业务系统与全省统一电子证照系统对接,提高电子证照的可信度与通用性,在相关政务服务事项的受理、审批等环节开展电子证照应用,实现全省身份互信、证照互用。强化与网上中介服务超市对接,推行涉审中介服务电子证照应用,强化中介服务监管。

  统一公共支付系统。依托政府非税收入收缴体系,整合线上线下支付渠道,实现线上线下缴费一体化、非税缴费一站通。拓展各类资金结算功能,实现多种电子化支付方式接入,为全程网办提供安全、统一、便捷的资金结算服务。

  统一信用支撑系统。依托信用中国(甘肃)网站和甘肃省社会信用信息平台,融合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甘肃),基于全省一体化大数据基座,加强全省信用信息归集共享和公示公开,拓展“信易+”系列场景,积极推动信用记录和信用报告在政府采购、招标投标、行政审批、市场准入、资质审核、公共服务、公务员录用及调任、表彰评优等事项中的应用,着力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衔接事前事中事后全环节的新型监管机制。

  5.建设省级运营指挥中心。甘肃省数字政府运营指挥中心作为数字政府支撑、统筹、管理的核心枢纽,发挥政务服务监测、服务效能评价、特别事项呈报、应急指挥调度等功能,按照战时指挥、平时服务的要求,提升政府管理和服务能力,实现各部门数据的互联互通,促进信息资源共享。

  甘肃省数字政府指挥调度中枢。平时承担监控中心职责,可实时查看数字政府运行情况;战时承担指挥调度职责,实现多方联合应急指挥、集中调度,有效提高政府应急处突能力。

  甘肃省数字政府数据汇聚中心。依托全省一体化大数据基座,提升数据采集、汇聚、清洗、分析等能力,接入各类信息化系统、数据、监控、设备、网络等资源,实现全要素连通。基于统一接入平台,对全省政务服务、应急指挥、生态环保、交通治理等领域数据进行全面汇集、深度研判、直观呈现,实现一屏全知、一键全控。

  甘肃省数字政府成果展示中心。建设数字政府成果展示中心,直观展示数字政府建设成效。建设融合通信、视频会议等系统,实现省、市、县、乡四级政府及省政府各部门会议系统融通,为会议会商等提供有力支撑。

  6.建设政务服务能力平台。按照国家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建设要求,建设政务服务能力平台,分批次打通跨区域、跨部门、跨系统的政务服务业务,实现各类场景应用快速建设、敏捷创新,优先实现政务服务高频事项全程网办,加快实现政务服务事项应接尽接、应上尽上、一网通办的目标。

  提升“一网通办”供给能力。建设政务服务能力平台,实现统一受理、统一办理、统一评估等功能,支撑“一件事一次办”“省内通办”“跨省通办”“秒批秒办”等政务服务业务,及时丰富新业务场景,提升一体化政务服务水平和效率。

  建立健全“好差评”服务体系。构建统一政务服务“好差评”平台体系,制定全省统一政务服务“好差评”标准规范,建立健全差评核实整改机制,实现政务服务评价、反馈、整改、监督的闭环管理。

  实现与部门业务系统对接。制定统一对接标准,根据政务服务需要,加快推进政务服务能力平台与部门业务系统快速、高效对接。

  (二)推进一网通办,树立数字政府服务新形象

  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积极推行“网上办”“掌上办”“一件事一次办”,提升政务服务水平,推动便民服务数字化、智慧化,树立数字政府服务新形象。

  1.促进政务服务提质增效。深化“放管服”改革,拓展“互联网+政务服务”,更好实现“一网通办、一窗通办、一事联办”,更好方便企业和群众办事。

  推进政务服务事项标准化。建立政务服务事项目录,健全事项动态管理机制,实现政务服务事项数据同源、动态更新、联动管理。在“四级四同”的基础上,形成政务服务事项实施清单,逐步实现同一政务服务事项受理条件、服务对象、办理流程、所需材料、法定办结时限、办理结果等要素在全省范围统一。

  推动政务服务规范化。统筹归并网上办事入口,推动多渠道无差别服务,持续优化甘肃政务服务网、“甘快办”APP、“12345热线”,实现网上办事“一次注册、多点互认、全网通行”。规范网上办事指引,提供更加简便易懂的办事指南和线上办事操作说明,创新在线导办、智能推荐等手段,实现“一端在手、一看就懂、一点就能办”。深化各级政府网站、政务服务平台适老化、无障碍改造。建设全科无差别受理智慧政务服务大厅,统筹推进线上线下服务融合互通,提升政务服务便捷性。

  加快“一件事一次办”服务。推进政务服务便利化,加强跨部门、跨层级数据共享与业务协同,深化业务融合和流程再造,从企业和群众办事角度出发,围绕企业、个人全生命周期,将内部关联性强、办事频率高、企业群众获得感强的多个事项集成整合,重点推出新生儿出生、医疗费用结算、不动产登记、企业开办、企业变更等高频事项“一件事一次办”。按照“一次告知、一表申请、一套材料、一窗受理、一网办理、一口发证”要求,减少办事环节、精简办事材料、压缩办理时限,促进政务服务从“网上可办”向“网上好办”升级。

  完善“省内通办”“跨省通办”服务。加强省级统筹协调,依托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自上而下推动政务数据共享与开放,着力打通业务链条和数据共享堵点,推动更多政务服务事项纳入“省内通办”“跨省通办”。

  提升审批服务效率。加快推进政府部门核发的材料一律免于提交,能够提供电子证照的一律免于提交实体证照。推进电子证照在政务服务领域应用和全省互通互认,通过数据共享获得的信息不再要求提供实体证照。基于数据共享和智能核验,更大范围推行告知承诺制,推进政务服务事项减环节、减材料、减时限及办理流程优化。

  推进政府网站集约化建设。构建政府网站集约化平台,开展政策信息智能精准服务,实现信息“一网通查”,互动“一网通答”。建设新媒体传播渠道,实现政策多样化解读。

  2.助推营商环境改善提升。聚焦“放管服”改革,以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需求为导向,以转变政府职能为核心,率先在重点事项和关键环节上实现突破,让更多企业进得来、留得住、发展好。

  拓展延伸“不来即享”利企服务。加快“不来即享”与政务、金融、企业服务等系统深度融合,推动业务数据共享互通,实现惠企政策精准推送,政策兑现直达直享。围绕市场主体全生命周期需求,积极拓展业务场景,推进被动服务向主动服务转变。完善政策宣传服务、企业运营服务、金融普惠综合服务等创新场景,为市场主体提供基于大数据的精准一站式服务,实现更多惠企便民政策和业务“不来即享”。

  推动商事登记制度改革。深化“证照分离”改革,在全省范围内实施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全覆盖清单管理,按照直接取消审批、审批改为备案、实行告知承诺、优化审批服务等四种方式分类推进审批制度改革,推动涉企审批减环节、减材料、减时限。升级完善市场主体“一网通办”综合服务平台,优化部门间数据联动共享,打通企业开办全环节、全链条智能审批,大幅压减企业开办时间。

  推动投资项目审批监管“一网通办”。持续完善投资建设项目“一网通办”审批服务平台,集成各级各类“放管服”改革成果,推进“一张图”审批、可视化审批、信用承诺制审批,强化项目代码全网应用,以“数据跑”代替“企业跑”,实现全流程“一网通办”、全过程“一网统管”,推动企业投资项目最多90天落地。迭代提升业务承载能力和在线政务服务水平,推动重点领域、重大改革、重大项目数字化管理。

  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全流程在线审批。加快推动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从申请受理、审查决定到证件制作的全流程全环节在线办理。加快推进工程审批系统与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投资在线监管平台、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环评审批系统等相关部门既有审批系统深度融合。统一完善项目审批信息互联互通、实时共享技术标准和基础条件,搭建项目审批全链条数据交互平台。全面实行跨层级在线审批,全面推广电子签章、电子证照等在项目审批中的应用。

  推进公共资源交易全流程电子化。推动全省平台服务系统一体化部署对接,实现省市两级公共资源交易活动一体化、全面互联互通和信息资源共享。实行全省远程异地评标评审,全面实施交易活动全流程电子化和服务事项网上办理,保障各类公共资源交易活动有序开展。

  优化税费征收管理流程和纳税服务效能。精简资料报送、优化办税流程,制定并持续完善税费事项“零跑动”清单,做好社保、非税征管职责承接管控,拓展“网上办”“掌上办”应用范围,丰富征纳互动形式内容,提高电子档案利用率,深化税收大数据资源开发利用,探索税收社会共治新模式。

  提供便利的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以服务中小微企业融资为导向,提升甘肃信易贷平台服务能力和水平,依托大数据等技术手段为企业精准画像、有效增信,提升金融服务效率,降低金融服务成本,更好服务全省项目建设和实体经济发展。

  探索“一业一证”服务需求。推动审批管理服务从以政府部门供给为中心向以市场主体需求为中心转变,探索照后减证和简化审批新路径。

  3.推动惠民服务智慧普惠。充分发挥政府数字化转型对促进政府公共资源优化配置的作用,加强拓展智慧民政、智慧人社、智慧教育、智慧医疗、智慧文旅、智慧住建等基本公共服务数字化应用,推动优质惠民服务向基层和特殊人群延伸,提升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服务能力,让更广领域更多人群享受数智化服务。

  (三)推进一网统管,构建数字政府治理新格局

  以数字化方式提升精准治理水平,推进市场监管、社会治理模式创新,提高公共决策前瞻性,推动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1.推进市场监管方式创新。贯彻落实国务院“互联网+监管”部署,加强市场监管信息化建设,强化安全监管、重点领域监管、质量监管,建立健全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不断提高市场监管效能。

  完善“互联网+监管”系统。不断强化甘肃省监管数据的汇聚、治理和共享,加强监管事项清单数字化管理,实现监管执法全过程留痕、全流程可追溯,推动跨地区、跨部门、跨层级协同监管,更好支撑“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信用监管、重点监管等工作。积极探索非现场监管、移动监管、穿透式监管等监管方式,有效提升监管效能。

  构建多行业监督管理体系。建设完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和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强化药品、医疗器械等医药用品安全监管能力,构建药品安全风险防范体系。充分运用大数据技术,开展产品质量问题的分析研判,提高特种设备的安全监管水平。提升网络市场和广告市场的精细化治理水平,建立并完善网络交易监管体系。

  探索“信用+监管”模式。加快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依托甘肃省社会信用信息平台和信用中国(甘肃)网站,建立市场主体信用数字档案,加大信用信息归集共享和公示公开,积极推行信用承诺制度,全面实施信用分级分类监管,依法依规开展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建立完善信用修复机制,着力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

  2.促进社会治理模式革新。高标准推进业务系统、业务数据对接与整合,完善我省社会治理体系建设,创新实现多渠道、全方位、宽领域、有特色、可持续的社会治理新形态,实现政府社会治理的智慧化跃升。

  增强公共安全智能化。建立信息化、智能化的公安机关服务体系,推动人工智能在社会发展、服务群众、服务企业等公安政务服务领域的深度应用。统筹公安大数据智能化框架体系建设,持续增强数据融合治理能力、强化云平台支撑能力、提升大数据平台服务水平、完善安全防御体系建设,实现甘肃公安大数据平台与全国公安大数据平台互联互通。增强安全生产、食品药品、生物安全等领域安全保障协同能力。加强应急消防救援处置体系建设,全面提升面向灾害的研判预警、安全监控、智能指挥、处置协同等能力。

  加强智慧交管综合治理。完善交管政务服务功能应用,加强数据共享,推进网上办事智能化。加快交管云节点建设,逐步将公安网集成指挥平台等应用服务迁移或部署至该节点。重点推进甘肃智慧交管大数据分析研判平台建设,全面提升智能化决策能力,提升警务资源利用和服务价值。

  提升智慧城市管理能力。推动数字化综合治理模式创新,提升城市综合管理、社会矛盾化解、基层社会治理等能力。优化智慧城管大数据资源体系及服务应用,加强城管大数据综合服务、监管执法、查违控违、指挥调度、考核监督等能力。实现城市网格化管理,推进社会基层治理精准化,打造市区联动、资源共享的城市管理新模式。

  建设全省统一的“二维码一码通”支撑平台。依托省大数据共享交换体系和公共应用支撑体系,基于多维数据融合支撑的健康码基础,建设“二维码一码通”支撑平台,打通高频场景应用,达成“多码合一、一码互联、码上服务”,将“二维码一码通”支撑平台打造成为全省生产、生活的基础设施,完善城市综合市民服务与市民鉴权生态体系,构建甘肃特色的一码通,即个人一码、企业一码、门楼牌一码,实现“一码办事”。

  3.提升经济监测智能研判。加强数字技术在经济运行监测、决策评估方面的应用,提升经济调节智能化水平,提高政策制定的科学性、预见性和有效性。

  加强经济数据汇聚共享。构建宏观经济数据库,加强就业、产业、投资、消费等多源数据的汇聚共享,提升实体经济和消费市场等重要经济指标动态监测和研判能力。

  强化经济运行大数据应用。利用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构建经济社会运行分析模型,实现全省经济动态监测、趋势研判、辅助决策。

  4.强化生态环保精准治理。推进数字技术在生态治理领域的应用,提升生态环境监测能力,整合生态环境信息资源,利用大数据分析为生态环境污染防治和环境质量提升提供更科学精准的支持。

  强化生态环境感知能力。推广卫星导航、无人机等监测技术在生态环境监测领域的应用,提高生态环境监测的精确性和可靠性,基本覆盖全省典型生态系统、自然保护地、重点生态功能区和生态保护红线重点区域。

  提升生态治理协同能力。建立国土资源“一张图”,增强智能监管、预测预警、应急联动的数字生态环境保护体系,提升协同治理水平。加快重点领域、重点行业碳排放智能检测和动态核算,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

  (四)推进一网协同,打造数字政府管理新模式

  构建政府内部一网协同体系。全面推进政府机关内部数字化改造进程,加快构建全省跨部门、跨层级的一网协同机制,推动各级政府内部办公流程再造、效能提升,实现政府决策指挥协同、监管协同、审批协同,满足新时代现代化治理要求。提升行政决策能力,打造高效敏捷的行政组织体系,加强业务流程数据分析,辅助政府科学民主依法决策,评估业务运行状况和政务服务效能。构建全省政府系统督查考核信息化平台,以“互联网+督查”为重要手段,不断完善督查考核方式,形成闭环运行机制。

  (五)推进体系建设,完善数字政府运行新机制

  依据国家相关标准,构建甘肃省数字政府运行机制,全面推进数字政府标准规范、安全保障、运营运维三大体系建设。

  1.完善科学实用的标准规范体系。参考国家、行业相关标准,建立务实有效的数字政府标准体系,提升数字政府标准化规范化水平。

  法规规章。制定数据安全责任、数据监管、数据流通、数据开放、电子证照等领域地方性法规和政府规章草案,按程序报审公布,为数字政府建设保驾护航。

  基础设施标准。围绕政务大数据中心、政务云平台、电子政务网络等基础设施标准化建设管理,建立大数据基座、政务云平台、统一电子政务网络等标准。重点完善国产政务云系列标准,包括国产软硬件产品集成标准、系统适配标准和系统迁移标准等。

  数据资源标准。围绕数据全生命周期管理,建立健全数据资源标准化规范,完善包括采集汇聚、数据治理、共享开放、数据安全、数据管理、数据隐私保护及大数据开发利用等标准规范。着重完善数据交换信息规范、政务信息资源目录标准规范、政务信息资源共享标准规范、电子证照数据与共享服务规范等标准。建立完善数据治理标准体系,制定数据分类分级、质量管理、脱密脱敏和安全管理等标准及规范性文件,提高全省数据质量。

  公共支撑标准。建立公共基础支撑、应用开发共性组件、应用系统平台接口、应用系统技术要求等标准,从功能、性能、可靠性、安全性、容灾设计等方面制定数字政府建设的质量标准。建设统一身份认证系统规范、统一电子印章系统规范、统一电子证照系统规范、统一公共支付系统规范、统一信用支撑系统规范。

  政务服务标准。参考国家政务服务政策标准,全面完善政务服务标准化建设,打造涵盖政务服务提供、政务服务保障、政务服务评价及改进标准体系于一体的可复制、可推广的政务服务标准体系。

  管理标准。围绕项目全生命周期,建立系统建设开发管理、项目管理、投资管理、专家管理、运维管理、评估审核、资产审计等标准规范。

  2.构建可管可信的安全保障体系。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以《网络安全法》《密码法》《数据安全法》等法律为依据,把安全发展贯穿于数字政府建设各领域和全过程。按照国家网络安全等级保护2.0标准体系和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制度、云计算服务安全评估办法相关要求,以落实网络安全工作责任制为抓手,以构建高安全的数字政府为目标,坚持人防、物防、技防结合的联防联控大安全理念,从制度、技术、运营、创新四个方面,推进商用密码合规合法使用,建立健全一体化网络安全保障体系。

  落实安全标准制度建设。建立完善覆盖基础、技术、管理、测评、服务、网络信任等类别的甘肃省数字政府安全标准体系,制定完善覆盖数据治理、应急管理、安全运维、安全教育、督查检查等领域的安全制度体系及配套实施细则和操作规程。推动建立数字政府网络安全责任体系,加强数据安全与个人信息保护机制建设,建立网络安全闭环管理机制。

  落实安全技术手段支撑。逐步推进安全技术手段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运行密码保障系统并定期进行评估,形成覆盖政务云、网、大数据基座、政务业务应用的安全保障技术支撑能力。建设完善覆盖政务云各层面的安全防护平台,发挥云网一体、云数融合的差异化优势,做好云边界防护,提升云原生安全能力;完善政务网安全保障能力建设,支撑开展安全域规划、边界防护、入侵防御、接入认证、威胁防御等工作,构建电子政务外网纵深防护体系。建设大数据基座安全治理平台,建立健全数据全生命周期安全保障能力,提升敏感数据识别、分类分级、流转视图、脱敏共享、加密传输、溯源水印、账号管理、访问控制、容灾备份等技术管控水平。全面推进政务业务应用的安全保障能力建设,在业务流程、系统防护、不良信息治理等方面做好全方位技术保障。

  提升安全运营管理水平。加强安全运营体系构建,落实网络安全运营、管理、监督责任,健全跨部门、跨地区安全工作联动机制,统筹省、市、县三级安全运营保障工作。建设集中化多层级的安全运营管理与监测预警平台,对接多源安全数据,提升全省集中安全态势感知、攻防测评能力,支撑开展异常事件分析、安全风险监测、风险预判、应急响应、协同指挥、快速处置等工作,实现对政务云、政务网、大数据基座、政务应用的分领域统一运营管理。依托省数字政府建设运营部门组建专业网络安全运营保障团队,强化网络安全意识教育和岗位技能培训,提升安全人员技术与支撑保障水平。开展常态安全合规评估、督查检查,形成闭环管理。完善网络安全应急保障机制,提升重大安全事件应急响应与快速处置能力。

  提升安全创新应用成效。建设使用符合规范的商用密码保障系统,深化商用密码在数字政府建设中的合法合规使用。研究构建安全能力共享支撑机制,推动建设安全能力底座,提升纵深防御效果。推动主动免疫可信计算技术在安全动态关联感知场景中的应用,最终达到安全可信。积极开展基础软硬件设备国产化适配工作,提高供应链安全水平。推动电信级身份认证能力在数字政府统一认证场景应用,推动人工智能、区块链、多方计算等技术的创新应用,提升安全保障水平。

  推进数字政府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到2023年,安全保障能力基本覆盖各领域全流程,实现安全风险初步可控;到2024年,全面深化安全保障体系与配套能力建设,完善建设省、市、县三级贯通、一体联动的网络安全运营管理机制与支撑平台,基本建成可管的网络安全体系;到2025年,安全技术创新应用在重点领域取得突破,国产化适配工作推进有力,安全支撑能力深化拓展,实现全局风险感知、统一指挥调度、事件快速处置,形成一体化的网络安全积极防御体系,基本达到安全可信。

  3.实现精细快捷的运维运营体系。坚持“政企合作、管运分离”模式,构建管理高效、责任明确、保障有力的数字政府建设运维运营体系,为数字政府建设运行提供长期稳定的技术服务和支撑。

  强化运营运维。按照“共同参与、统一标准、分级维护”的要求,建立数字政府建设一体化分级运维保障流程,构建技术支撑和制度规范,实行分层分级差异化服务,提供解决方案、系统运维、技术支持、容灾备份等专业化的技术服务,满足全省数字政府全天候保障需求。

  加强质量管控。组建项目运营管理团队,及时分析项目管理、产品研发、运维管理、运营管理信息,优化质量管理流程,定期输出过程监控与质量监控报告。建立数字政府信息化成果的质量管理和检测机制,执行双向深入检测,加强质量把关。

  五、实施步骤

  按照“统筹推进、重点突破、阶梯提升”的思路,以挖掘数据要素价值为突破口,对数据进行汇聚治理、融合创新,加强数据共享开放及安全管理,促进数据协同、业务协同,为数字政府建设持续发展提供长效保障。

  (一)补齐短板阶段(2021—2022年)。对标对表国家要求,完善甘肃省数字政府建设标准规范体系与组织保障体系。构建安全泛在的电子政务外网,为跨层级、跨区域、跨部门的网络互通、数据共享、应用协同提供支撑。提供稳定可靠的政务云,为数字政府建设提供稳定可靠的云基础支撑。建设全省一体化大数据基座,汇聚整合各部门多维数据,提升基于大数据的政府治理能力和公共服务水平。建设支撑全省信息汇集、深度研判、科学决策、指挥调度等功能为一体的运营指挥中心,实现系统对接、信息连通。甘肃省一体化政务服务能力明显提升,一体化政务服务新模式基本定型。完善“不来即享”平台、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互联网+监管”平台、省远程异地评标评审系统等系统。初步实现政务服务“一网通办”、社会治理“一网统管”、政府运行“一网协同”。

  (二)巩固提升阶段(2023—2024年)。全省政务服务基本做到标准统一、整体联动、业务协同。持续推进数据开放、共享、融合,实现政府数据与市场数据、社会数据深度互联共享。持续深化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增强政务信息系统快速部署能力和弹性扩展能力,提升跨部门协同治理能力,全面实现“一网通办”“一网统管”“一网协同”。强化数字技术在公共卫生、自然灾害、重大事故、社会治安等突发公共事件中的应用,全面提升预警和应急处置能力。

  (三)深化拓展阶段(2025年)。数字政府能力全面提升,数字技术与政府履职深度融合,建立全省完善的一体化政府服务、治理、协同体系,形成共建共享、集约利用的建设模式,公共数据依法依规实现按需共享、有序开放。建成中西部领先、全国一流的服务型数字政府,有力引领智慧城市、数字经济、数字社会发展。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省数字政府建设统筹推进领导小组领导全省数字政府建设工作。省大数据管理机构负责统筹规划、组织协调、检查指导和监督落实等工作。各地区各部门要将数字政府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成立相应的组织领导机构协同推进,形成统筹有力、协调有力、支撑有力的工作格局。

  (二)加强经费保障。各级财政、发改委同大数据管理机构统筹信息化项目资金安排,将数字政府建设运行列入专项规划、年度计划和专项经费预算,积极争取国家资金支持,多渠道保障资金需求。积极探索企业投资、政府购买服务等市场化运作方式。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数字政府基础设施领域项目的投资、建设和运营,凝聚多方力量共同推进建设。

  (三)强化人才保障。培养公务人员数字化思维,鼓励政府部门与科研机构、高等院校、重点企业建立人才联合培养机制,打造一支熟悉政策业务、掌握大数据管理技能、适应数字政府建设的专业化队伍。建立数字政府领域高层次、复合型人才的培育、引进、使用机制,畅通重点人才绿色通道。

  (四)强化考核评估。建立科学的甘肃省数字政府建设绩效考核评估机制,强化建设管理、监督考核、投资评价、结果通报、约谈制度,实现以评促建。引入第三方机构定期绩效评价,发挥社会监督作用,及时回应社会关切,以惠民效果和群众评价检验成效,确保建成企业群众满意的数字政府。

    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甘肃省数字政府建设总体规划(2021—2025)的通知.PDF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