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发展和技术进步,人民群众对网上政务有着更高的期待,渴望更为便捷实用的政务平台。为确保政务平台实现“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体现政务新媒体内容的权威性与时效性,前不久国务院办公厅制定《政府网站与政务新媒体检查指标》《政府网站与政务新媒体监管工作年度考核指标》。各地纷纷对照指标排查整改,掀起政务平台、新媒体达标创优的热潮。
在建设优质网上政务的过程中,涌现出不少优秀政务新媒体,但也有不少单位一味对照减分项“抠字眼”,只求无过、不思争优。政务新媒体大多不承担具体办事职能,很难用统一指标进行考核,诸如安全性、时效性、互动性等笼统的考核指标,对打造优质政务新媒体的推动效果并不显著。即使是“达标”的政务新媒体,也良莠不齐,有的虽然更新及时,但专注于发布“领导动态”;有的照搬相关部门工作报告;有的“蹭热点”看似生动活泼,但从中找不到跟政务相关的地方。这些政务新媒体对自身定位出了偏差,让群众“赞”不起来。
对照指标进行达标改造和优化升级固然重要,但不能“唯指标”。打造优质的政务新媒体,关键还是要找准定位。这个定位,应从群众需求角度出发,不能局限于工作成果“放得上、秀得出”;也不能刻意追求“反响大、关注多”,否则极易在“从众媚俗”中损害政府部门的权威性。政务新媒体的“闪光点”,就在于帮群众办成事,要及时把握群众的关注点和诉求,做到“有事必应”,让办事群众“找得到、问得清、办得成”。
具体来说,政务新媒体应立足本单位、本部门具体工作职能,以通俗生动又专业权威的语言,通过专题整理、知识普及、政策解读、交流互动等,为群众办事创造便利。例如,在热点内容之外,提供相关事务办理指南;扁平化提供网上办事入口,帮助“门外汉”变成“办事通”。打造这样的政务新媒体,需要投入大量人力进行调查研究、设计优化,也需要不同分工的工作人员从各自专业角度提供优质内容。
应当看到,以办事为导向的政务新媒体,不仅为群众办事节省时间,客观上也将减轻政务的人工成本,因此应将其视为单位职能的“标配”;不应只是抽调人手定期维护,而要集中力量常态提升。要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内部协作体系,把政务新媒体建设细化到本单位日常工作流程和分工中。(袁媛)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
相关新闻
- 2021年03月12日国务院“互联网+督查”平台公开征集涉企乱收费问题线索
- 2021年01月29日2020年第四季度 甘肃省政务新媒体抽检91.9%合格
- 2020年12月24日政府网站“国考” 广东获第一